2018年 12月 13日 星期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沃野绵州,奏响发展强音

    (上接第1版)

    瞄准产业兴旺 农业生产从增产转向提效

    改革破冰,禁锢“三农”发展的藩篱被不断破开。

    每年4、5月间,在三台县的麦冬种植基地,农民都会埋下身子采收麦冬,忙得不亦乐乎。“我家种了2亩多麦冬,每年采收的关键时期,人手都不够。”种植户陈千双告诉记者,老马乡小围村近2000人加入合作社,种植麦冬面积1300余亩,“每年都有公司来收购,他们不仅将麦冬制药,还做成饮料、炖料、洗面奶,换个‘做法’,每亩收入是原来的几倍!”

    这几天,在俄罗斯的超市里,梓潼天宝蜜柚颇受消费者青睐。今年,天宝蜜柚异军突起,不仅远销俄罗斯,还搭乘蓉欧专列直销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成为我市首个搭乘蓉欧专列直接出口到国外的农产品。其背后的秘诀是:“生猪+蜜柚”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不仅让猪粪变废为宝,还令蜜柚味美汁多。

    麦冬和蜜柚的畅销,是绵阳发力供给侧,瞄准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将“厚家底”变为“新优势”的缩影。

    我市印发《绵阳市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及空间布局方案》,以“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为目标,围绕粮油、中药材等六大重点产业和优质生猪、涪城麦冬等十大主导产品,集中要素强力推进,夯实产业兴旺的基石。目前,全市共建成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31个、创新创业园区26个。

    瞄准农业园区这个新平台,各县市区也高标准编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推动产业集群、新型经营主体集聚、政策支持聚焦,打造产业振兴引领区。

    聚焦“五大振兴” 开启乡村振兴崭新篇章

    白墙红瓦,飞檐翘角。走进北川石椅羌寨,一幢幢羌家石砌碉楼和木质吊脚楼掩映在茂密的果林之中,分外别致。国庆长假来此旅游的游客赖琪琪感到特别满意:“明年一定还来!”

    不仅要让农业强、农民富,还要让广大农村美,这是我市振兴乡村的又一突破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印发《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

    与此同时,深入实施基层党建“3+2”书记项目,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组织影响力、群众凝聚力。以安州区沸水镇为例,该地创新组成“第一书记办公室”,将全镇的6个第一书记汇集在一起办公,以“组团打包”的新模式为民服务,效率更高。桥木村村民田荣秀对此赞不绝口:“从前,我家没有自来水,吃的用的都是井水,向办公室反映情况后,一天不到,我们村的第一书记就联系到区水务局下派到红星村任职的第一书记,帮我解决了问题!”

    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面对这盘“大棋”,绵阳不断落下创新棋子:启动《绵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编制工作,既勾画蓝图也统筹项目,向上争取1县2镇纳入乡村振兴省级规划试点;弘扬乡村文化树文明新风,全市建成6个全国文明乡镇、5个省级文明乡镇,“乡村15里公共文化服务圈”全面形成……

    步履坚定,“速度”与“激情”同在。瞄准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这“五大振兴”,绵阳开启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