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11月 16日 星期
当前版: 0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管家”倾情服务 深山羌寨用好电

    电力施工人员为石椅村架设供电线路

    □ 王畅 田海 本报记者 黄小芹 文/图

    木质院门、羊角图腾、空调、冰箱、电锅……日前,走进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的一家叫“尔玛人家”的农家乐,感受到现代化设施与羌楼风貌相映成趣,传统风情与舒适体验并存。“幸福生活离不开电!”作为“老板娘经济”领头人,50岁出头的陈艳笑着说,白天她和妇女们打理农家乐,晚上组成羌族文化队,跳起舞蹈唱起歌,让游客感受北川风情。

    “没有电什么都干不成。”陈艳说,2000年初,她家季节性经营农家乐,没有空调、热水器,月用电量不足40千瓦时;现在农家乐月用电量突破1000千瓦时,家庭收入也随之飞涨。

    “石椅村平均海拔1200米,20多年前没有通村路,要沿崖边小道顺山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些年的变化可离不开电。”陈艳说。1976年,没有路的石椅山,电力工人靠肩扛手提、腰间缠绳拉绞磨,把电杆架上山,安装了一台10千伏安的变压器,让这个深山羌寨亮起明亮的灯光。1993年,村里最偏远的人家用上了电。后来随着农网改造升级,石椅村有了两台30千伏安变压器,电视机等电器也“飞”入百姓家。

    通了电、有了路,村民生活蒸蒸日上,但汶川特大地震又让这个离老北川县城最近的羌寨从零起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石椅村涅槃重生,吊脚楼、小平房修葺一新,一座座羌家小院点缀山间,开启了羌文化搭台、发展特色旅游的振兴之路。供电公司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石椅村的木电杆全部换成水泥杆,变压器总容量增至550千伏安。

    近年来,依托特色羌文化、水果种植,石椅村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发展需要电,而我最不担心的也是电!”年近60岁的石椅村村委会主任陈华全,见证了从“没有电”到“用上电”再到“用好电”的历程。

    今年7月10日,狂风掀翻了村里的观光亭顶盖,扯断电线,引发安全隐患。当时天色已暗,村里还有不少游客,“一对一”服务石椅村的“电管家”汪志刚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冒着暴雨上山,不到半小时就排除了隐患。

    除了排除用电故障,汪志刚和供电所里16名“电管家”还努力投身到石椅村风貌提升中。在石椅村实施风貌改造过程中,“电管家”主动上门,帮助迁移影响村里整体风貌的电杆,指导村民改造室内老旧线路。

    “日子富裕了,全村还盼望绿色可持续发展。”陈华全说道。建设美丽乡村、服务美好生活,电气化是重要的绿色引擎。汪志刚帮着算了笔节能账:“村里100盏路灯,全部安装光伏电板,利用太阳能每年可节约用电4300千瓦时。”

    接下来,石椅村将围绕“绿色”做文章,今年年底还将打造生态观光产业园,“电管家”们正忙着为产业配套项目制定科学用电方案。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