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若雪)绵阳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通报前期评审工作情况以及投票表决确定了报请市人民政府表彰的最终获奖成果名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学民出席并讲话。
张学民表示,近年来,我市社会科学界涌现出了一批学术水平高、社会反响好、党委政府决策用得上的研究成果。全市社会科学界要始终牢记社科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传播正能量;要启动评估十八大以来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运用成效,加强针对性,不断提高省级奖项的入选率;要加快完善评奖实施细则,把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创新体制机制,在提供智力服务中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根据相关安排部署,绵阳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工作于7月下旬至10月中旬,按照哲社与政法、经济、文史、教育与管理四个学科组进行评审。本次会议,投票表决产生了200项获奖成果,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60项,优秀奖100项。
据统计,在全部建议获奖成果中,专著共88项,占比44%;论文112项,占比56%;学术理论性成果113项,占比43.5%;应用性对策研究成果87项,占比43.5%;市级部门(学会)成果45项,占比22.5%;县市区成果30项,占比15%。已获奖成果将在公示后报市人民政府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