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10月 14日 星期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张老照片见证平武山乡40年变化

    1987年,新华社记者陈小波拍摄的老照片

    张一拍摄新合照(从左至右:杨秀塔、婆女子、杨他秀、杨伟塔、军汝他)

    1987年,新华社记者在平武白马藏乡为一群藏乡少年拍摄了一张合影。2018年,这张老照片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上吸引众多目光——

    影像穿透历史,见证社会变迁。日前,“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其中展出了一张平武白马藏乡少年的照片。照片是现新华社高级编辑、中国摄影协会副主席陈小波于1987年在平武白马乡拍摄。31年后,照片被绵阳摄影爱好者张一看到。在他的努力下,找到了当年照片中的5位少年,并为他们重新拍摄了一张合影。天地悠悠,斗转星移,新老两张照片跨过近40载岁月相互交叠,完美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平武大山深处白马藏乡的变化发展。

    □本报记者 郑金容

    老照片在白马藏乡引起轰动

    时间,1987年4月;地点,平武白马藏乡。虽然已是初春,但位于高山峡谷中的白马藏乡却还笼罩在寒意中。新华社记者陈小波来到平武白马藏族乡采访。一路上,寒风清冽,迎面走来一群有说有笑的白马少年,让陈小波眼前一亮,灵感一来,便用手中的相机给他们拍了一张合影。画面上,孩子们肩并肩站在两座青山之前,虽然衣着破旧,脸上却绽放着灿烂而爽朗的笑容。当时新华社发稿的说明很简单:“1987年4月,四川平武,一群白马藏族孩子放学时结伴而行。”

    今年8月30日,“影像见证40年”摄影大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陈小波从她拍摄的上万张照片中单独选出了这张在平武白马拍摄的照片,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片段展现出来。

    展览举办当天,绵阳摄影爱好者张一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看到了这张白马少年的照片,很意外也很有感触。“最近几年我都在拍摄白马藏乡的故事,如果能找到照片中的这些孩子,再拍出他们现在的样子,应该特别有意义。”于是,张一把老照片发到了一个白马人的微信群里,没想到立刻引起了轰动,一传十,十传百,当天晚上照片上的人大都被找到了。

    张一告诉记者,照片中的孩子都彼此认识,最左边的两位(杨秀塔、婆女子)现已经结为夫妻,在白马藏乡经营小百货小食店。两位穿蓝色衣服的少年(余秀才、杨勇他)已经去世,最右边两位(杨伟塔、军汝他)现在在政府单位上班,中间高个子戴帽子的男孩(杨秀才)在外地打工,目前未能联系上。而照片中前排最小的孩子杨他秀是杨秀塔的弟弟,当时只有6岁,现在每天开着一辆货车在白马藏乡走村串寨卖菜。31年过去了,照片中的少年已为人父、为人母,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努力工作,创造幸福生活,活出了各自的精彩。

    时代大发展改变照片人物命运

    10月的平武白马藏乡,秋意甚浓,涪江河两岸的绿树逐渐换上了彩色的衣裳,五颜六色成了主旋律。在白马藏寨里,活跃着一对卖菜夫妻的身影,他们开着一辆大货车,为藏寨村民拉来各种鲜活蔬菜售卖。卖菜的男子就是老照片中最小的男孩杨他秀。

    “最初看到照片,还没认出中间的小男孩就是我,但我一眼就认出了最左边的是我大哥。”杨他秀说,当大哥认出照片中的人是他时,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照片里的人都是一起长大的哥哥姐姐,看着他们的样子,瞬间想起了许多以前的事情。”杨他秀含泪说,那时候山里又穷又闭塞,家里条件太苦,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日子好多了,买了车修了房子,每天还能赚钱养家。一晃三十多载过去了,曾经落后贫穷的白马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昔日贫穷懵懂的少年们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成长为家里的顶梁柱,大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和杨他秀有同样体会的还有照片中最右边的男孩军汝他。“那时候真的是太穷了,几乎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后来,我读了书当了兵,进了单位上班,家庭也顺利摘掉了‘穷’帽子。”提到现在的生活,军汝他开心一笑,他告诉记者,“国家的政策好了,让我们安居乐业,腰包慢慢地鼓起来了。”因为曾经体会过贫穷的滋味,目前作为扶贫干部的军汝他正在尽己所能,帮助贫困户脱贫,过上好日子。

    31年后聚首再拍一张合照

    “我表达了想重新拍一张合照,大家都很支持。”张一说,1987年的老照片反映出改革开放初期,平武山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而新的合照,他希望能反映出经过近40年的社会变化发展,藏乡老百姓崭新的生活面貌。

    拍摄当天,杨秀塔、婆女子夫妇收拾好杂货店,杨他秀提早将菜卖完,杨伟塔、军汝他一忙完工作就赶回白马乡。31年后,5人根据原照片的位置顺序重新拍了合影。这一次他们身上不再是破破烂烂的衣服,而是光鲜漂亮的白马藏族服装,照片中的他们都面带着微笑,这份微笑中有对儿时记忆的回忆,也有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珍惜感怀。

    “我和白马人打了20多年的交道,感受到了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勤劳朴实的白马人通过不断的努力改变着贫穷落后的面貌。”张一说,接下来他将继续拍摄白马人的生活,真实记录改革开放后平武大山深处白马藏乡的变化。

    张一将照片中孩子的成长经历告诉陈小波后,她感触良久,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摄影不能改变谁的命运,但摄影却能记录和关注命运。31年前,我哪里能想象到照片上两个孩子会结为夫妻。我更不会想象到,这群孩子中有的还肩负起了‘精准扶贫’重任,帮助贫困群众改变命运。这就是影像的作用,它在无形中留住了历史,也见证了改变。”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