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之际,平武大地上却依旧是盛夏的味道:或抢运建材推进危旧房改造,或组织精干力量抢收产业,或走村入户宣讲政策……8月以来,平武全县党员干部将办公场地摆在了脱贫攻坚一线,将汗水挥洒在田间地头,将真情实意留在了群众心里。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出征,真正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脱贫工作抓在手上,以实际行动和成效带领平武贫困群众共赴小康。
在平武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今年的洪涝灾害为实现高质量、高标准摘帽带来巨大挑战。非常之时、当以非常之力,非常之事、当尽非常之责。围绕计划实现41个贫困村退出、3716名贫困人口脱贫、将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内、全县脱贫摘帽这一攻坚目标,平武在全县掀起一场脱贫攻坚“百日冲刺”战。“必须要利用好剩下不到3个月的时间,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甩开膀子,用更高的标准、更精准的工作、更严的要求,以赶考的姿态切实做好查缺补漏、全面巩固、全面提升各项工作。”平武县委书记李治平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号召。
□ 本报记者 裴玉松 文/图
吹响“冲锋号”
提高思想认识站位
今年,平武连续遭遇强降雨袭击,基础设施和扶贫产业严重受损,脱贫攻坚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道路、房屋、产业以及饮水均遭受严重的损失。
以脱贫摘帽的众多“硬指标”为例,暴雨造成全县通村道路受损80余条,场镇集中供水工程供水中断26处,村级供水管道冲毁、掩埋、断裂729.3km;村级活动阵地24处需重建、7处需维修加固,村文化室、卫生室也都受损严重;642户农房因受损或避险,需要重建。此外,全县还面临着产业发展乏力、政策宣讲不足以及内生动力乏力等挑战。这些挑战无疑为基础本就薄弱的平武带来巨大压力。
“全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到工作标准一点不降、工作内容一项不少、工作要求一点不松,问题纰漏一点不出。”在平武县脱贫摘帽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上,平武县委书记李治平强调,必须在全县范围内迅速形成集中力量、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以攻坚决战、不胜不休的作战态势,不折不扣完成这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坚决打赢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这场硬仗。
8月1日,平武正式发起了脱贫摘帽“百日冲刺”,并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干群结亲帮,携手奔小康”活动第二阶段工作的通知》,全面打响“三率一度”攻坚战。要求紧盯“三率一度”,再次组织开展漏评率、错退率、综合贫困发生率排查,努力提升群众认可度。脱贫摘帽“百日冲刺”实行“双70%”制度,即每个帮扶单位70%的人员、70%的精力全部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确保冲锋冲刺、决战决胜脱贫摘帽。一场力度空前的扶贫攻坚战,在平武大地迅速拉开。
充分利用驻村帮扶“双70%”的强大力量,强化统筹调度和安排,要全面摸清情况、逐项落实措施,改造过程中要兼顾改造质量和改造进度,要兼顾地方特色和风貌统一,克服随意性和低质量的改造,特别是贫困村和公路沿线的非贫困村,要作出示范、力出精品。平武县脱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双70%”要求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甩开膀子,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五保、残疾、重大疾病、住房困难、收入最低的农户的实际问题。
今年,省检查考核的方式更多、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国家组织的验收考核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如何圆满通过“省考”“国考”,必须要以实绩说话。因此,平武要求全县扶贫工作必须“针尖对麦芒”“一个钉子一个眼”,来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半点侥幸,从思想上提高站位并指引实际行动。
找准“主攻点”
在对标补短上发力
走进水晶镇浪柴村贫困户宋小东的家,整洁的厨房、舒适的沙发、宽敞明亮的屋子,让来者眼前为之一亮。用宋小东的话说,房子漂亮得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在豆叩镇荣华村,经一个多月的耐心劝导,贫困户杨明章终于下定决心建新房,儿子唐廖平特地从广西赶回来帮着建。“之前的老房子漏雨不说,因地震影响还摇摇欲坠,已是D级危房了。”唐廖平说,要不是帮扶部门反复给他讲政策,并到现场帮着忙活,他们没信心修。
在平通镇三溪村,38亩辣椒喜获丰收,但该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严重缺乏劳动力,辣椒采摘和运输困难。获悉情况后,帮扶部门平武县政协迅速组织党员先锋队到达现场抢收,共采摘辣椒4200余斤,为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挽回了损失。
自平武脱贫摘帽“百日冲刺”开展以来,平武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与贫困群众齐心协力搞建设,将战斗堡垒建在最艰苦的一线,将党旗插在最需要的地方。面对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严峻形势,平武紧盯脱贫摘帽目标任务,找准靶心、精准发力,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李治平看来,党员干部要明确帮扶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哪种程度”,脱贫摘帽“百日冲刺”就是要全力攻克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基础设施上对标对表。各乡镇各部门严格按照“百日攻坚”时限,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加快实施进度,尽快建成见效;坚持“条条块块”结合的责任体系,联系乡镇和村的县领导作为实施责任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压实责任。
在帮扶成效上对标对表。全面打响“三率一度”攻坚战,逐村逐户细致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提升认可度;对照脱贫标准,围绕年度脱贫任务,逐村逐户对标打表,制定落实补差补短措施;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抓手,认真做好各级各类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不断提升工作质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理清思路、弄清标准,不断完善档案资料,确保经得起检查检验。
在打响脱贫“百日攻坚”战中,平武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强宣传、壮产业、抓就业、重帮扶、创模式,引导贫困户从“要我脱贫”思想转变为“我要脱贫、我必脱贫”。在“四改两建”现场、产业发展基地,帮扶力量十分注重调动贫困户自身的积极性。
无论在泗耳藏族乡还是锁江羌族乡,无论在白马藏族乡还是豆叩镇,党员干部们顶烈日,冒酷暑,或帮贫困户修入村路,或帮贫困户改造旧房,或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添举措……全县上下勠力同心,抓基层、打基础、补“短板”,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立下“军令状”
压实压细工作责任
不久前,平武在全县范围内表扬了2个“双70%”人员落实好的部门(单位),通报了8个“双70%”人员落实较差的部门(单位),对存在驻村帮扶履职不到位现象的部门、乡镇进行了通报批评,并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问责。明晰的奖惩,在全县形成了巨大威慑力,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平武县委副书记、县长黄骏告诉记者,平武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严格做到“一认六不认”,即不认以前的功劳和名誉,不认奖励,不认表彰,不认年龄,不认职位高底,不认借口和理由,只认脱贫攻坚工作结果。
千条万条,不抓落实就是白条;这招那招,不抓落实都是虚招。在脱贫攻坚总攻决战的关键阶段,平武要求必须要保证人员到位、力量到位、责任到位、保障到位,把绝大部分力量,凝聚到脱贫攻坚一线。
以脱贫摘帽统揽全县工作。领导干部向一线集结,县级领导干部每月驻乡镇时间不少于二分之一,每10天调度一次所驻乡镇脱贫摘帽工作;帮扶力量在一线驻扎,严格落实“双70%”制度,确保党员干部冲锋冲刺、决战决胜脱贫摘帽;乡镇力量在一线坚守,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切实强化村社干部“主人”意识;工作重心向一线聚焦,严格精简会议和检查,确保精力用在脱贫攻坚上。
以问题导向倒逼目标实现。下大力气整治敷衍塞责、不严不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形式主义问题,确保以最实作风啃最硬骨头;20个督查组要始终保持不间断督查高压态势,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到位、整改不力的依规定进行通报、约谈以及问责。
以压力传导推动执行落实。全县上下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确保知责、思责、履责、尽责;持续发力解决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严肃督查问责追责,对责任不落实、任务完不成的严格落实责任,严肃兑现摘不了“穷帽子”就坚决摘掉“官帽子”的军令状。
李治平指出,脱贫攻坚是天大的“事”,要使天大的“力”,尽天大的“责”,全县上下认识务必要再深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安排部署上来,进一步强化“最关心的事”“最后的堡垒”“冲在最前方”三种意识,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