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7月 24日 星期
当前版: 0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半年我市26463名贫困群众达到减贫标准——

“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开栏语·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指出,要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高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健康绵阳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聚焦2018·民生工程》专栏,对今年实施的脱贫攻坚、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项目进展进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悠悠万事,脱贫为大。

    近年来,我市高举脱贫攻坚大旗,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不遗余力,全力推进。

    全市上下对脱贫攻坚的认识持续提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驻村帮扶有力有效,贫困群众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日子也过得愈加红火起来。

    2018年,我市计划减贫35666人。截至上半年,26463名贫困群众达到减贫标准,占计划的74.2%;计划退出的225个贫困村中,集体经济达标217个,占计划的96.44%。

    民生现场:精准帮扶出实效农民喜摘穷帽

    “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三台县双乐乡王家堰村贫困户赵忠勇因病丧失劳动力,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他领回20只土鸡进行饲养。农技人员成了老赵家的常客,时不时为他上门服务,指导养殖技术。

    有了增收的门路,老赵生活越过越好,对未来信心满满:“村里道路硬化到了家门口,自己再不加把劲儿,都不好意思啦!”

    我市坚持将“精准”二字贯穿扶贫工作始终。按照产业扶持、易地搬迁、医疗救助、教育支持、政策兜底五大类措施,为贫困户脱贫奔康注入不竭动力。

    整齐划一的小楼,白墙黛瓦的新房。日前,贫困户高朝贵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离了居住多年的危房,举家住进了安州区千佛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房。在驻村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高朝贵还种植中药材,实现年纯收入近2万元,摘掉了“穷帽”。

    “不仅圆了安居梦,还有了收入,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高朝贵逢人便夸,对现在的日子格外满意。

    □本报记者李灵越

    民生目标:全面小康一个不少感受“温度”发展

    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我市将始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锁定平武县“摘帽”、225个贫困村退出、35666人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为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告捷,下半年,我市将坚持长短结合,大力发展贫困户增收产业,提升就业覆盖面,力争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经营主体,确保当年预脱贫户每户至少有1项短期增收项目、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没产业、没房住、没保障,是大多数贫困户难以摆脱贫困的根本原因。

    我市将聚焦“穷根”,靶向治疗。继续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进一步抓好住房安全保障,严格落实低保、教育、医疗等扶贫政策,确保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控制在10%以内,切实做到低保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并且,围绕村“五有”硬件设施建设,着力抓实农村“厕所革命”,让大家有房住、有事干、有文化娱乐,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发展,幸福指数步步攀升。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