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6月 16日 星期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崖墓群现九绵高速江油段工地·追踪

1600年前的“陶瓷”碗见证绵阳陶瓷业的发展

    本报讯(梁柱生 记者 田明霞)6月11日,省市联合考古队在对江油40余座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崖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一只比较完好的东晋末年南北朝初期的“陶瓷”碗,这可以证明当时四川的陶瓷业已很发达。

    在27号崖墓,大量的泥土清理后,出现了几块“陶瓷”碎片。考古队员卿刚细细辨认,这些陶瓷片的烧制工艺已超过东晋以前的陶器,但是又显得较粗糙,上面的釉也容易脱落,这应该是陶与瓷的过渡产品。发现宝贝后,考古人员改用竹片和双手细致地刨土。随着泥土一点点除去,终于发现了一只从陶过渡到瓷的碗,这足以证明1600年前四川的制陶业已走在全国前列。

    据清代《江油县志》记载,南北朝时期,江油的制瓷业已经十分发达。1987年,在江油九岭、方水两个乡镇境内,发现了两个窑区。经北京大学考古系、四川省考古研究所、江油市文管所联合发掘,出土盘口壶、高脚杯、卷足碗、卷足盘、青瓷盏等各种器物标本数千件。据专家推断,这两个窑区经历了南北朝、隋、唐数百年,尤以隋、唐为鼎盛时期。所出土的瓷器工艺成熟,做工精良,美轮美奂,且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这次在崖墓中出土的这只“陶瓷”碗,应该是当年出土的那批精美瓷器的“始祖”。

    另外记者了解到,这次抢救性发掘崖墓群,还出土了很多砌在墓道里的汉砖。汉砖上的雕饰,包罗万象,繁复美观。无论是彩绘或是浮雕图像都生动活泼,线条灵活,所表现的故事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其中一座崖墓有一种汉代圹砖是专供筑墓和建隧道使用的,在结构中似乎已经知道应用物理学上的圆柱中空的道理,可见我们的祖先的足智多谋。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