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5月 25日 星期
当前版: 001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摸清家底交出“明白账”

——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制度建设规范国资监管

    □本报记者邓娟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人大监督是一道重要防线。

    多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市委中心工作和加强人大监督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建章立制,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并通过从政府报告的内容和重点、人大监督的重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作出全面制度性安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摸清国有资产家底,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明白账”。近日,在河北召开的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座谈会上,我市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参会的地级市单位,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我市在国有资产制度建设和实践上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赞同。

    探索建立监督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监管

    绵阳作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长期以来,国有经济在全市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加强人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对于规范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监督制度,于2014年制定实施了《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办法》,提出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明确了市政府、市人大、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大财经委各自的职能职责,明确界定了国有资产及其监督范围和监督重点,初步建立了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制度,推进了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使国有资产更好服务发展、造福百姓。“办法提出,重大的国有资产处置、投融资事项的处理,国资委先按程序向市政府请示报告,再由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刘加勇介绍。

    此外,为强化国有资产审计和结果运用,去年,我市又出台了《关于规范审计工作和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的意见》,规范了审计查出问题和整改情况向人大报告的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审计结果运用。

    履职尽责促进发展善于监督增强实效

    规章制度的约束,人大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监督,使得我市国有资产更加透明公开,管理也更是在阳光下运行。

    为确保监督不留死角,市人大常委会在做深做细监督工作基础上,相继对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按价值进行了统计,对土地、矿产、森林和水资源等资源性国有资产按计量进行了统计,实现了对三类国有资产监督的“全口径”和“全覆盖”。为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力度,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时,市人大常委会还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侧重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有关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情况,以及有关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等,通过专题视察调研、听取综合报告、审议专项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等方式,形成了“全链条”监督模式,有力促进了国资监管机构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为国有资产监管又上了一道“保险”。

    据了解,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累计审查政府重点报告事项18项,听取审议政府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9次,提出审议意见20多条。此外,国资委每年度和每季度,都要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项以《国资简报》的形式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审阅。

    市人大常委会一系列强有力的“精准”监督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同时在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上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