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5月 7日 星期
当前版: 0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学习钻研中不断创新的好老师

——记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绵阳中学教师张洪忠

    □ 本报记者 任露潇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我们做教师的既要向社会负责,也要向家长、学校负责,更要向学生负责,而我之所以能够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坚持工作,靠的还有一条原则——向自己负责。”对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绵阳中学教师张洪忠来说,教书育人的态度就是对待自我人生的态度,对教师而言,“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传道授业的一般理解,更是对在传授学生知识过程中,自我提升的极致追求。

    在学生眼中,张洪忠既是个博学多闻的学者,又是个学而不厌的“学子”。在绵中校园里,除了上课,更多的则是看到张洪忠捧着一本书在仔细研究。而心细的人却又能发现,张洪忠手中拿着的书是一本英文书籍。“因为生物领域的很多知识都是由国外的一些专家教授发现的。翻译过来,可能有差异,这对学生深入领会知识有一定影响,所以我一般会看原版,也就是英文版的教材,这样可以更好地传达知识里表达的真实意思。”张洪忠告诉记者,带英文课本授课早已经成为自己的教学习惯。多年来,凭着对专业的追求和对学生的负责,张洪忠努力探索出了一整套先进的教学方法,为游刃有余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近十年的教学生涯里,张洪忠渐渐形成了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生物科技活动。2014年制作完成的《生物多样性与我》项目,获得了中国动物学会的高度评价;2017年7月,在西部生物教学研讨会上作的专题报告也引起参会人员的激烈讨论;他承担的示范课《遗传的物质基础》在常规教学中也引起广泛共鸣,受到了西部生物教学研讨会上教研员的好评……

    “工匠精神”需要创新和传承。张洪忠一直这么认为,同时也一直这么实践着。对于在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张洪忠始终乐于向青年教师传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常常主动邀请青年教师到自己的课上听课,并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解常规授课与学科比赛中“备、教、改、导、练”的区别,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徒弟。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