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5月 3日 星期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力打拼,日子越过越好

    □讲述:彭国华(安州区雎水镇农民、“5·12地震”最牛矿工)

    □记录:记者李灵越

    “5·12”地震时,我正在雎水镇附近一矿场打工。当时,被埋在矿洞里,我的求生意志特别强。我想方设法坚持了176个小时,最后被解放军救出。

    当时,我被送到了上海长征医院搭建在安州区的帐篷医院,每天,护士医生都对我精心照顾,是他们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大家都喊我“最牛矿工”,说我是“传奇”,啥子传奇哦,也就是命大而已。既然活了下来,那就是上天对我的厚待,我就要好好过下去,才对得起曾经对我不离不弃的家人,和历尽千辛万苦把我救出的解放军战士。

    修房子的钱都还没还完,房子就塌了。结束治疗后,我就一直住在安置的板房内。好在一家人都还在,让一家人住进坚固温暖的新家,就是我当时的奋斗目标。为了新家,我每天大早出门,凭着泥瓦匠的手艺,在附近的灾后重建工地上打工,存了一些钱。加

    上政府的帮扶,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些,向银行贷了一些款,东拼西凑的凑够了10多万元,修了新房子我们全家住进了新家。

    因为这场灾难,我的幸福观也有了改变。地震前,我修过青藏铁路,最远甚至到过广西做建筑工,天南海北跑,最后才回到老家矿山做矿工。地震后,我觉得只要家人平安健康,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所以,搬进新家后,我没有再跑出去打工,选择了就待在村里挣钱。怎么挣?农忙时我就在庄稼地里忙活、在家照看林木。农闲就骑着三轮车给别人送货,或者是利用自己的泥瓦匠手艺,在周边打些小工。我还在山上承包了三四十亩林地种柳杉,再过三四年,大批的树木就可以成材。当然,有时我也给自己放松一下,去钓钓鱼。

    接着,通过打零工,我又陆续为家里添置了空调、洗衣机、电视等家电,90余平方米的房子越来越充实温馨。我主外,爱人就主内,我们利用家住一楼的优势,将一楼一间卧室改造成了一个小卖部,现在我爱人就在家经营着这个小店,每个月也是一笔收入。如今,我们小区各种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离场镇也很近,交通方便,就连城里人也羡慕我们。

    虽然日子一般,远谈不上富裕,但是,我心中的那份感恩之情永不忘。黄海、杨亚娟、王进华、尹小林、周燕燕……这一连串名字,都是当年救我命的恩人。我也一直有个心愿,亲自去上海和云南,当面感谢这些救我的医生和解放军战士,今年是“5·12”十周年,我觉得这是一个契机。我托亲戚在茂县找老乡买了一些蜂蜜,特意去镇上定做了一面锦旗。爱人这些年在打理小卖部的同时,也抽空绣了一百多双鞋垫,不是什么贵重礼物,但一针一线都表达了我们的感恩之心、感谢之意,这也是我们对地震最好的纪念。

    一切准备就绪,买了机票,上个月9号,我到了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当年救治过我的主治医生一眼就认出了我。医院还开了一个座谈会,参加过抗震救灾的医生、护士都在。我也圆了梦,再次见到了救命恩人,大家都没怎么变化,我们就像很多年没有见面的亲人一样谈心聊天。走之前,我还加了大家的微信,准备日后发点老家的照片给他们。

    十年了,通过靠双手打拼,我们小家庭的日子,可以说是比地震前过得还要好。现在,我的大儿子在成都找了份工作,小女儿在念初中。日子虽然平凡,但是却让我感觉每天都很充实、有干劲。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我都咬牙挺过来了,还有什么更可怕的呢,只有人还在,就有希望。我有信心,努力让我们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

    “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已经十年了,为充分展现十年来绵阳的巨变,本报推出《感恩奋进·十年巨变——“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特别报道》,开展“我这十年”主题征文活动,诚邀社会各界人士通过讲述身边故事,见证十年巨变。(篇幅1500——1800字,投稿邮箱:myrbywb@163.com)。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