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4月 2日 星期
当前版: 001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脱贫攻坚强力推进,贫困山村正在蜕变——

平武:众志成城拔穷根摘穷帽

    □本报记者 孟贤才

    新春伊始,记者在平武县南坝、平南、平通、豆叩、虎牙等地采访,只见到处都是一派火热的脱贫攻坚场景:水泥路正向边远的农户延伸,村民们加快推进“四改两建”,大力发展“中蜂+”,中药材、绿茶、黄牛、大红公鸡等种养殖业迅速发展……一个个边远的贫困小山村正在蜕变。

    今年,平武县将实现41个贫困村退出、3716个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内,确保全县脱贫摘帽。为此,全县上下鼓足干劲,众志成城,誓拔穷根摘穷帽。

    精准识别 “三级”联动扶真贫

    底数清,才能对象准。为了摸清贫困对象,平武按照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流程,组织25个乡镇、248个村的干部职工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识别谁是贫困人口,最终确定全县有贫困村73个,贫困户6896、19543人。同时认真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注重分类指导,针对不同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实现了对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的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的精准性扶持。

    今年,平武县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一票否决工程”,精心部署,统筹安排。县委书记、县长带头联系一个贫困乡镇、一个贫困村、两户建卡贫困户;其他副县级领导、各部门党员干部结合“双联”行动,纷纷结对帮扶贫困户,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形式,做到“一户一策一干部”精准帮扶贫困户,全县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三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格局。县上建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长负责制、挂图作战制、专项督查考核制,强化县级扶贫资金整合权,出台《平武县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等考核、约束、退出系列办法,凝聚了各方倾力参与的强大合力。

    “平武脱贫工作进入了‘啃硬骨头’的冲刺期,剩余的大多是区位条件和基础条件很差、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的贫困户。”平武县委书记李治平说,“我们将整合各方力量,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质量导向,以作风建设为主题,下足‘绣花’功夫,打好‘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季攻坚’‘冬季冲刺’,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确保全县脱贫摘帽。”

    对症施策 产业引领补“短板”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脱贫奔康的根本途径。”平武县县长黄骏认为,扶贫开发要与加快发展有机结合,以产业发展带动扶贫开发,用扶贫开发补齐发展“短板”。

    今年,平武县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总体要求,走“公司+贫困户”“协会+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持的路子,科学合理引导贫困户做大做强以“中蜂+”、茶叶、核桃、中药材等为特色的富民产业。同时,培育“文化+体验+娱乐”“休闲+度假+养老”“农业+民俗+乡愁”等乡村旅游新业态。

    在产业扶贫方面,全面推进“135N”农业产业布局。发展中蜂8万群、毛叶山桐子等蜜源植物10万亩,新建村级产业示范园100个。发展天麻林下种植面积10万亩,稳定草本药材面积6万亩,新建核桃、蔬菜等特色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总面积2万亩。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农民专合社,新增新型经营主体90个。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力争引进或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加大“三网”营销体系建设力度,启动农业产业交易中心建设。积极探索认养模式,引入股权制,将平武“老窝茶”品牌推向资本市场。力争完成平武绿茶、果梅、厚朴、中蜂蜜、天麻、窝托泉6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和平武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确保新增“三品一标”认证30个以上。

    在旅游扶贫方面,今年在项目上将编制完成《平武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白马十八寨文化旅游总体规划》。大力推进大报恩城、平通森林康养小镇、白马上下壳子古寨等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大报恩城西城门民宿文化街、平南游客中心项目建设。继续推进豆叩堡子、虎牙上游等7个精品民宿示范点建设,启动2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新(改)建精品民宿20户。加大四川龙门雪山国际森林旅游度假区项目策划包装和招商选资工作,确保完成1个不低于10亿元的项目签约。办好“白马山寨歌会”“茶马古道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加强区域合作,联合九环东线沿线景区,构建“环雪宝顶”旅游经济圈。力争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0%。顺利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

    扶贫扶智 增强“内力”拔穷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平武县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全县既“输血”又“造血”,既扶贫又扶智。尤其重视对贫困人口的教育投入和技能培训,使其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本领,并通过提升自我素质拔掉穷根。          (下转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