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梅
立春之后,大地回暖。2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涪城区金峰镇五福寺村的伊甸农园走访。一排排蔬菜大棚在田野里整齐排开,阳光穿过塑料薄膜照耀着绿油油的一畦畦蔬菜,蔬菜大棚里的说笑声此起彼伏。个子娇小的农场主人尹玉霞一边在蔬菜大棚里摘菜,一边向在农场打工的村民们宣讲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让全民都富裕起来……”曾经是中学老师的尹玉霞讲起“中央一号文件”滔滔不绝。
“尹老师,你就说乡村振兴战略能让我们农民得多少实惠?”50多岁的李大爷是五福寺村的村民,他在伊甸农园打工每天能挣百八十元。
“对农业农村农民各方面的政策更活泛,比方说你把土地承包给我,再来农场打工挣钱,你养的土鸡土猪可以放在我的微信商场里卖,这些实惠你都享受到了呀。”尹玉霞一番举例说得李大爷心服口服,点头呵呵笑,连说“中央一号文件”好!
“老李,有‘中央一号文件’给我们撑腰,我们就跟着尹老师加油干嘛,多挣钱才是王道!”专门负责送货的小刘将收拾打理干净的各种时令蔬菜分装入袋,准备装车送往客户家里。
记者注意到,每袋蔬菜菜品各不相同,有的绿叶菜还有许多虫眼。尹玉霞告诉记者:“客户通过微信网络提前下单,我们按需配货送上门。有的客户喜欢菠菜、小白菜之类的绿叶菜,有的喜欢萝卜、芋头之类的根茎菜。”
“菜叶有虫眼,客户嫌不嫌?每天都要送货吗?”记者问。“我们种的无公害蔬菜,拒绝用农药,不施化肥只用农家肥,客户对有虫眼的菜已经习惯了。每周配送两次货,每次送货都是几百斤,忙是忙点,就怕菜不够送。”和记者一聊起农场的有机蔬菜供不应求的情景,尹玉霞脸上就漾开了自信的笑容。
尹玉霞原本是绵阳某知名中学的物理老师,五年前,她放弃捧了二十几年的铁饭碗,选择到农村承包土地创办家庭农场,从当初单纯的种植蔬菜到现在种养结合,从单纯的雇当地农民到带动更多的农户代种代养有机农产品,农场不断发展,自己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更带动了当地农户在种植、养殖有机农产品的道路上尝到了甜头。目前,在伊甸农园注册的VIP客户逾千名,尹玉霞认为:“VIP这种‘奢侈’生活并非体现在价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品质上,只有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健康食品,安全食品,才会集结更多的客户加入,路才会越走越宽!”
“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些新精神使尹玉霞备受鼓舞。“‘乡村振兴战略’透露出‘三农’新希望,农民的生活依赖土地,农民生活质量提升也源于土地。‘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的信号,让我更加不后悔放弃讲台转战农村,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让我更有信心放手干,创出更多更好的有机农产品。”尹玉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