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2月 9日 星期
当前版: 0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丰谷镇和平村——

垃圾分类成为村民生活习惯

    村民将垃圾分别扔进对应的垃圾房

    本报讯(杨海燕郑玉洁记者王荔彭雪文/图)立春后的清晨,寒意袭人。走进涪城区丰谷镇和平村,民居集中的村道旁,垃圾分类宣传牌和新建的分类垃圾房随处可见,分类垃圾房白墙碧瓦,与村里民房相融,成了村里独特的风景线。

    “以前两个人负责清洁还累得不行,现在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该村保洁员梁翠琼一边清扫村道一边说。在新建的垃圾房旁,记者看到,有两个垃圾投入窗,每个窗口面分别标记着“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以前村里有几处露天垃圾池,村里的狗、猫时常在里面刨食,把垃圾弄得到处都是。自从改成了垃圾房,村民都自觉把垃圾扔进垃圾房里,村里的环境改变很大。”梁翠琼说。

    “新建的分类垃圾房离家近,出门随手就可以扔垃圾,家里的垃圾基本不过夜了。”正在扔垃圾的4组村民王世忠说,以前生活垃圾都是扔在房前屋后,到了夏季,时常会发出熏人的味道。

    在和平村,像这样的垃圾房共有11座,还专门设置了有毒有害垃圾收集点2处。村民罗春华家新建的小洋楼就在分类垃圾房不远处。“虽然离垃圾房不足百米,但大家都自觉将垃圾投入垃圾房,几乎闻不到臭味。”罗春华说。据介绍,为了让村民养成把垃圾分类的习惯,丰谷镇城管中心通过院落“坝坝会”、广播、标语、设置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传牌等,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知晓率和群众参与度,形成全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氛围。目前,村民已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初分类,家中至少有2至3个垃圾桶,做到瓜果蔬菜叶回田,餐厨垃圾进沼气池,不能利用的就投入分类垃圾房。

    据了解,为进一步巩固绵阳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早在2015年,涪城区启动了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7年该项目全部完成,截至目前,该区各乡镇共新增标准垃圾房63座、改建51座。随着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不断完善,涪城区各乡镇已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下一步,该区还将大力建立健全网络健全、设施齐备、运行良好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实现村村“有垃圾收集设施、有清扫保洁队伍、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有相应村规民约、有资金投入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大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