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蒋春 记者 田明霞)近日,由市图书馆和绵州历史文化普及基地编印成书的《杜甫绵州诗注》,入围2017年度绵阳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据悉,由学者魏岳中,锺利戡整理编辑的《杜甫绵州诗注》一书,较全面地搜集整理了杜甫在绵阳期间所创作的诗歌143首及留下的遗迹。并追根溯源,引经据典,加以解释说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唐代生活画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针对性。
据介绍,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杜甫送好友严武赴京,一路送别至绵州奉济驿(今仙海区附近)。后因成都发生叛乱,杜甫被迫滞留左绵公馆(今李杜祠附近)。在梓州刺史的盛邀之下,杜甫前往三台,流寓四川梓州(今三台县)一年零九个月。“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杜甫在绵阳、三台期间流传下来的诗作一百多首,多为游历梓州美丽山水之作,如《渔阳》《春日梓州登楼二首》等,歌颂了梓州的美丽景象。而被收入语文课本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在梓州写下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成为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