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6月 15日 星期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坝镇洪溪村肩挑背扛艰难施工,破解村民用水难——

山间清泉来 百姓笑颜开

    翻山越岭安装水管

    □本报记者 裴玉松 文/图

    “来了来了!水通了!”6月12日下午,一阵阵欢呼声在平武县南坝镇洪溪村一处蓄水池前响了起来。当天,经平武县水务局以及当地干部群众历时1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全程跨越20余座大小山头、总长度达16.2公里的引水主管道全线贯通。“这个水我们盼了几十年,全村老百姓今后再也不愁吃水了!”村主任严飞难掩激动。

    缺水,曾是长期笼罩在这个贫困村6个组500余名村民心头的“梦靥”:这个典型高山旱山村的平均海拔达1300米,水源极度匮乏。据严飞介绍,这些年来村里饮水问题大多通过马驮、人背、摩托车运这样的途径解决。“洗脸的水用来洗脚,洗脚的又用来喂牛,牛的尿液用来浇地!”他自嘲道。

    事实上,平武县水务局以及相关部门曾先后连续五年为村里解决饮水问题。然而,因5·12地震导致地质结构改变以及干旱天气频频出现等原因,村里的水源近年来逐渐枯竭。为村民找到一处稳定的、安全的饮用水就成了全村的“头等大事”。平武县水务局局长王青龙告诉记者,像洪溪沟村这样的极端缺水村是他们的“重点关照”对象,今年决定下大力气将水源彻底解决掉。

    “太难了!”提及找水的不易,全程参与寻水、安装水管的平武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冯孝军感叹道。5月初,寻水队曾先后三次在村子周边寻水,都因水量小、水源不稳定而放弃。经反复研究,寻水队决定从16公里外的一处当地人称“官帽顶”的高山引水过来,因为那里水量充足、水质好、水源稳定,是村民理想的水源。“我们要从一大片箭竹林、灌木林里用刀砍出一条路来,途中还要攀爬几座坡度达45度的悬崖。”冯孝军告诉记者,寻水队是冒着生命危险寻找“生命之源”。

    最难的还是将主水管运上山,然后将水从远方引进村里。没路水管咋运?当地老百姓采取背、扛和抬的方式将每圈长达100米、重达100余斤的管道背上山。这些平均年龄达55岁的“施工队”,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准备干粮,然后踏上背水管的艰难路途。途中,大家还随时面临说来就来的山雨。水管的安装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浩大工程:穿越的山头高低落差达1000余米、5个坡度达90度的绝壁、安装大小减压阀20余个……“说实话,我搞了10多年的水管安装,这还是我遇到的最难的工程!”管道安装技术人员周先勇向记者说道。

    面对这些挑战,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村两委以及老百姓在崇山峻岭间书写着壮丽的奋斗诗篇:旋地组组长陶启张为了督促安装管道,自家地里几十亩的豌豆成熟了只得花钱雇人收;庙湾组组长龙清发为了安装管道,地里的玉米至今没来得及种;因路途险峻、长期高强度地背送管道,70岁的陶洪伦累得掉下了眼泪,但第二天依然出现在施工现场……“水务局的领导、技术人员和村上的干部都带头,我们再苦都要挺住!”一直坚持在一线村民严光和说。

    经连续1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承载着全村希望的“主动脉”终于贯通。“有了水,全村的生产生活就有了保障,今后发展养殖产业也不用愁了!明年大家再加把劲儿,争取高标准摘帽!”村支书严华国憧憬道。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