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3月 26日 星期
当前版: 004版  上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见证蜀汉兴衰:

往事越千年,再看蜀道咽喉

    □ 本报记者 郑金容

    编者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虽然只有几十年的短暂阶段,但群雄割据、人才辈出,风云变幻而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华章。作为三国鼎立之一的蜀汉,励精图治,在巴蜀之地书写辉煌。如今,千年流转,曾为蜀汉重要战略要地的涪县(今绵阳)存留下诸多三国遗迹。本报即日起开设《三国遗迹·绵阳寻踪》栏目,在恒河沙数中追古思远,说三国历史,道今朝绵州。

    “东汉末年分三国,蜀汉涪城居显位。”三国时代,涪县(绵阳)在蜀汉占据着重要位置。刘备据蜀、诸葛北伐、蒋琬辅国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与绵阳这方土壤息息相关。近日,记者重走我市境内相关三国遗迹,采访了绵阳三国文化研究者,感受了绵阳厚重悠久的三国历史文化积淀。

    扼蜀道咽喉     

    据《三国志》、《直隶绵州志》等书籍记载,东汉末年,绵阳名涪县,地处益州腹心,更是蜀道金牛道与阴平道的交汇处,素有“蜀道咽喉”之称,为蜀东北之要冲,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蜀道史称“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是古代从中原通往巴蜀的道路,其中主要有金牛道和阴平道。据《华阳国志》记载,金牛道又称石牛道,起源于陕西汉中,过广元经梓潼到德阳,最后进入成都,是当时的“官道”。阴平道则为司马昭手下大将邓艾伐蜀行经道路,起源于甘肃文县,经唐家河到达平武江油关。这两条蜀道都与绵阳有关,甚至在富乐山有一个重叠交汇,更加凸显了绵阳独特的地理位置。

    自古以来,天府之国物产丰富,蜀道加强了巴蜀与陕西、中原乃至西域一带的联系。大量生活用品如蜀锦、粮食等通过古蜀道进入西安、北方,或者通过阴平道到达甘肃文县,再联通陆上丝绸之路,运输到中亚、欧洲等地。“蜀道的存在也切合了当代‘一带一路’的概念,再次证明位于古蜀道上的绵阳位置的独特性。”绵阳三国演义学会名誉会长高显齐说道。

    军事战略位置显著

    “除了位于两条蜀道交汇处外,绵阳在三国时期水运也很发达,尤其是以涪水(今涪江)为干流,郪水(今郪江)、潼水(今潼江)等贯通境内,成为当时重要战略位置。”高显齐分析道,绵阳的区位优势吸引了群雄的关注,其中就有刘备。

    公元221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之请入蜀,以涪城为落脚点。当他站在东山上,刘备被脚下肥沃土地所惊喜,遂发出感叹,“富哉!今日之乐乎!”富乐山,由此而得名。二刘“涪城会”后,刘备在涪城加紧了争夺益州,三分天下的行动。三年后,攻占成都,建立蜀汉政权。

    蜀汉建立后,虽然政治中心转移到成都,但绵阳的地位并没有被忽视。公元229年诸葛亮北伐在此扎营,史称涪水诸葛营,并以涪县作为后方基地。公元243年大司马蒋琬将战略指挥中心从汉中移驻涪县,实行“闭境勤民”新政,驻涪三年,病死并葬于此。公元263年,钟会、邓艾伐蜀,后卫将军诸葛瞻率大军驻守涪县抵御,姜维依托剑门天险英勇抗敌,有学者甚至认为“涪县之于蜀汉,犹如唇齿相依,得涪则得西川,失涪则亡蜀汉。”由此足以印证绵阳在三国蜀汉兴亡的历史上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和作用。

    遗留诸多历史遗迹

    如今,三国鼎立、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久远,但却留给后人大量的文化遗产和民间传说。作为在蜀汉历史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绵阳,更是拥有大量与三国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

    记者翻阅三国相关书籍了解到,绵阳以因刘备而得名的富乐山为核心,由此延伸出了无数与三国有关的文化元素。只要走进富乐山,便会被浓厚的三国文化所感染。山脚下的“桃园结义”雕刻,半山上的“五虎上将”,“蜀汉四英”,120组“三国雕苑”以及富乐阁、汉皇园、豫州园等等,这些由三国历史典故建成的遗迹,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瞬间回到三分天下,战火不休的时代。

    除了富乐山的三国文化遗址外,绵阳城区以及周边县区也不乏丰富的遗迹和故事。西山公园里,有用来祭奠蜀汉一代贤相的蒋琬墓、蒋恭候祠,庄严肃穆的蒋琬铜像立于西山上,注视绵阳的千年变迁;梓潼遗留下金牛道上的翠云廊、张飞柏、卧龙山诸葛寨、军粮库、演武铺等三国遗迹;江油关流传着守节的李氏夫人和降魏的马邈的故事……这些留存下来的三国遗迹和故事无不折射出三国文化的熠熠光芒。

    如何打造绵阳的这张“三国牌”呢?高显齐认为,关键是要把三国文化资源转化成发展优势,“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剑门蜀道北段为剑门关,南段则为“蜀道咽喉”绵阳,可以将蜀道与三国历史遗迹相结合,发展绵阳的三国景区,以景区发展来充实文化内涵。”

    浓厚独特的三国文化

    绵阳见证了蜀汉政权的兴衰过往,留下大量重要的遗迹。虽然朝代更迭,三国已成为历史,但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文化却融进了绵阳城市的发展以及绵阳人的血脉中。

    据悉,为研究三国文化历史,早在1985年梓潼县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三国演义学会,1991年绵阳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地市级三国演义学会。专业团队的建立不仅让绵阳兴起了三国研究的热潮,也影响了全国三国文化研究的发展。

    “目前,绵阳研究三国文化的人有上百位,而且越来越多的本土研究者把焦点放在三国历史与绵阳的本土发展上。”绵阳三国演义学会秘书长岳沛坤介绍,多年来除了研究学会的建立,研究人员的增加,绵阳先后还出版了上百本研究三国的书籍、杂志、论文等。另外,记者还了解到,三国文化更是融入到了绵阳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绵阳天青苑剧团以三国历史为原型,打造了川剧《红颜劫》、《蜀汉悲歌》,还衍生出了三国宴、三国酒、三国茶等等文化产品。

    “绵阳依托三国历史,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已经成为绵阳整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和优势,打好三国这一张牌。”高显齐认为,绵阳不仅是一座科技城,更应该是一座三国历史文化名城。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