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1月 24日 星期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创”绵阳:势已成,风正劲!

    (上接第1版)去年10月21日,全国首家军民融合保险企业在我市落地。鲜为人知的是,这家人保财险绵阳军民融合支公司从动议到获批成立,仅仅用了几个月。

    人保财险绵阳军民融合支公司是我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成果之一。背后能够窥见的是,进入2016年以来,我市不断进行了一系列“开先河式”的探索,以慢不得、坐不住、争一流的决心,跑出了加快发展的“绵阳速度”。

    以核心企业带动为特点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将长虹集团作为试点突破口,通过中征平台、长虹集团供应商管理系统、金融机构信贷系统三方IT对接,为核心企业、供应链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一体化线上融资对接服务;制定实施《军民融合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三类共10项认定标准,目前全市已有238户企业通过认定,后续还将建立军民融合企业大数据库,制定符合军民融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配套政策……

    “五把钥匙”打开“全创”宝库

    去年9月21日,在第四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国内首只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在绵阳成立。该基金总规模20亿元,其中40%将投向绵阳军民融合项目。

    一年多来,我市既着力构建创新转化体系,打破了军民分隔的“墙”,为科技创新扫清障碍;又不断强化人才和金融支撑,集聚军民融合优势资源,为全面创新改革提供保障。

    突出科技引领,我市大力推进“三大创新城”建设,构建“三类创新转化平台”,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有效整合军地科技资源;构建互动转化平台,打通“军转民”“民参军”通道,完善交易服务功能,促进技术转移转化,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加快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去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4亿元,50个入区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1亿元,科技城集中发展区5平方公里启动区已具备产业承载能力;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六代线项目正式开工,天津力神锂电池装配生产线、永年3D打印、华正电子等重点项目已建成投产。

    创新驱动的本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我市争取到6个国家人才服务专项和重点引智项目,用好6000万元年度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创新人才培养,建好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打造四川军民融合产业高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开放合作体系集聚军民融合优势资源。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中国(四川)电子商务发展峰会,让绵阳以东道主的身份向全世界展示了国家科技城的独特魅力,也为我市搭建务实高效的开放合作平台、集聚军民融合优势资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路径。

    筹设总额54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成果转化、基础设施建设等5只基金;举办四川省首届军民融合银企对接会,现场签约金额143.6亿元,意向融资4.9亿元……科技与金融“联姻”,为我市全创试验插上了腾飞的“金翅膀”。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如今,在全市一片“全创”热潮中,五大体系迸发出创新驱动下的勃勃生机,让绵阳“全创”逐步进入“深水区”,也让“全创”绵阳蜚声域外,递出了“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的靓丽名片。

上一篇  下一篇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
#article-pretitle#~~~#article-subtitle#